
圖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后的卡陽村。(資料圖)青海省水利廳
青海省湟中縣攔隆口鎮卡陽村77歲的老漢蔡國發喜笑顏開,家里有客人,大清早,就燉好了一大鍋羊肉,屋里肉香四溢。
蔡國發所在的卡陽村物產原不豐富,洋芋和小麥曾經難養一村人。
“以前山是禿山,地是坡地,村是窮村!笨柎妩h支部書記祁生海說,村面積七成是水土流失區,耕地九成是坡耕地,“畝產也就300斤,1斤就賣1塊錢!

圖為卡陽發展起來的鄉村游。(資料圖)青海省水利廳
2014年,成為卡陽村的歷史拐點。當年10月26日,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湟中縣攔隆口項目開工,卡陽村受益,183.33公頃坡耕地改造為梯田。
次年,卡陽平均畝產六七百斤不成問題,村里經濟效益增加近50萬元,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395元。
實施上述項目的湟中縣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龐春海說,項目的完成為后來的卡陽村農業生態觀光旅游和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
如同一塊跳板,產業帶動、低保兜底、醫療救助、外出務工……卡陽的好事兒不斷“彈出”。
2016年,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3761元,當年完成村退出、戶脫貧目標任務——“三級跳”成績不錯。
2017年,卡陽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完成,包括卡陽村的兩鎮13個村在列,中央財政、地方配套資金多方發力,新型農業生態觀光區呼之欲出,“湟水最美小流域”初見端倪。
整合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河道治理后,污水處理、垃圾清理、農廁改造等工程相繼開展,流域出口水質提升到Ⅰ類標準,油菜基地、藥材基地和花卉基地相繼建設,“卡陽”成為當地一枚象征幸福的標簽。
2018年,卡陽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1萬元。
“脫貧不脫貧,老鄉說了算!鼻嗪J∷麖d廳長張世豐說,“卡陽的案例,講述的是一個補強生態短板之后,老百姓怎么富起來的典型故事!
王楨一是卡陽村的女婿!耙郧按謇锒际巧降貨]有水地,人都去打零工!蓖谖鲗幋蚬さ耐鯓E一因此結緣來自卡陽村的妻子。
“現在卡陽的政策好,生態環境好,游客多,機遇也多!蓖鯓E一隨妻歸鄉,開起了農家樂。旺季經營,淡季外出務工兼學手藝,他心里很安穩。
“脫貧要‘兩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么,我們村還有第三愁——愁娶媳婦!”村民說。2015年前,卡陽“一年娶不來一個媳婦”,本村女子還往外嫁。近3年,卡陽村娶進來了62位媳婦。
“我有個愿望,讓這里的老百姓有歸屬感、自豪感,甚至優越感。我想讓老百姓愛上自己的家鄉,這樣才能擺脫貧窮,才不會遠走他鄉。”卡陽村第一書記鮑武章說。(作者張焱馬加談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