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鮑書記說,廠子很正規,工作環境也好,你去了以后好好干!”清晨,在青海省湟中縣卡陽村,村民楊貴成的父親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叮囑到……標有“勞務輸出一人,脫貧致富一家”標語的中巴車停在村口,正等候著村民上車。3月12日,對楊貴成來說是特別的一天,和他一樣,卡陽村22名村民帶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在駐村“第一書記”鮑武章的幫助下,來到青海青藏牧場乳業有限公司,找到了穩定工作。

“廠子真大!工作環境真好!”一下車不少村民就感嘆到。28歲的楊貴成,從初中畢業便開始在青海各地打工,作為卡陽村較早的外出務工人員,他道出了其中的辛酸:“之前打工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小企業,工作不穩定,工作環境還差,能到這樣的正規企業上班,不僅會改變我的命運,也讓我更加從內心堅定‘勤勞致富’的信心!”

搬入工人宿舍
“公司不僅提供了穩定的工作,還管吃管住,宿舍還有無線網。”走進員工宿舍,50多歲的村民代發軍高興的說。代發軍是村里一名“光棍漢”,長期以來靠著幾畝薄地和外出打臨工,與年邁父親相依為命,春節期間,“第一書記”鮑武章上門找到他,告知省上有個大企業,工作不僅穩定還管吃管住,這讓代發軍看到了未來生活的希望。“本來這次工作機會都是年輕人的,但鮑書記給我爭取到了,我就要好好干,不能給村里丟人。”代發軍說。

參觀企業生產車間
“有了這份工作,我們夫妻倆就不用分開打工了。”剛剛結婚不久的李保洪夫婦,之前還在為夫妻倆異地工作而愁苦,當從村委會和住村組成員口中的得知青藏牧場乳業在召人,就急切地找到村委會報名、投簡歷。“公司給我們提供了夫妻宿舍,特別貼心。以后每個星期我們還能回家看看父母,在外面打工哪兒能享受到這種待遇。”李保洪告訴記者。
“這22名村民將成為我們的勞務輸出先遣隊,今后我們希望還有更多的村民參與到勞務輸出中去,走出家門、開拓視野、發家致富。”卡陽村“第一書記”鮑武章告訴記者,作為幫扶單位,住村組和村兩委班子一直在為村中待業青年尋找謀求就業機會,通過面對面宣講、座談的形式,引導村中青年“走出去就業,回家鄉創業”,探索勞務輸出新模式,并通過政府組織等渠道輸出就業。“勞務輸出工廠事先我們都已經做了考察,村民們進工廠后,工資待遇各方面都不錯,只要企業有需求,我們就牽線搭橋。”鮑武章說。(記者樊永濤攝影報道)